暑期“三下乡”|垃圾回家 调查结果分析

撰稿:朱嘉 报告分析:金苏雯 王灼华 甘蕊 编辑:18 李培源bat365在线官网平台2019-08-16

2019年6月25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将入法。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后果将不堪设想。随着上海垃圾分类的措施实行,各地也将掀起垃圾分类的热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并且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学与工程学院“垃圾回家”团队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和通过在2019年7月6日与7月7日在大径村周边走访居民店家填写调查问卷展开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

本次问卷发放共收到了237份反馈,通过网络二维码和线下纸质问卷等形式进行发放。其中以学生和其他职业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填写人群,由此可知,对于垃圾分类有关注的主要集中在知识主导的职业,其他劳动力为主导的职业表现出来填写问卷的热情较差。


主要学历层次为本科,高中及一下学历为线下纸质问卷,并且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垃圾分类对其生活影响比较小或者趋近于零。故相对高知的阶层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多一些。


并且社区基本都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收到的问卷80%表示社区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问卷填写群众见到的社区居民按照垃圾分类分垃圾的仅占其中的25%。由此可见,垃圾分类的居民落实任重而道远,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相对薄弱。


大部分人对于垃圾分类了解不多。约80%的人对于垃圾分类了解不多,仅有14.35%的人对于垃圾分类完全了解。


对于垃圾分类的阻碍,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有89.4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居民对垃圾分类不了解”,本次调查的主题对象为大径村村民,环境的影响导致居民对垃圾分类不去主动了解和实践,“有关设施不到位”“缺乏环保意识”“宣传力度不够”“有关部门规划力度不够”的占比几乎均等。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行动力还应从自身开始提升,有关部门的监管和设施也应落实到位,想要真正呈现垃圾分类的效果需要各方领域的督促和行动。

237份调查问卷显示,63.29%的受调查者认为“居民个人”在垃圾分类中发挥了最大作用,说明人们还是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政府有关部门”的选择占到了24.89%,而“环卫工人”与“媒体”仅占一成多。在自身行动力不足时,还需有关部门的督促与监查,居民个人与政府间应协同行动。

关于是否罚款及罚款金额的问题,有68.78%的人选择了支持罚款,而“罚款金额在50元”即适当罚款以作表示的选择率达到了48.95%,在四个选项中位居第一,人们对于惩罚罚款的举措还处于“稍微惩罚一下”的态度;而有25.32%的人认为罚款应到100元左右,认为不要过分处罚但也不能过轻;认为不要罚款的人数也占到了18.57%。若需执行罚款政策,有关部门还应顺应大部分群众的选择,但必须严格管理到位。

对于此次调查,绝大部分受调查者还是持比较友好的态度,选择“赞同垃圾分类,并积极配合”的人数占到了84.81%,剩余的大部分受调查者表示如果强制要求也可以做到,仅有2.53%的人表示很难做到或做不到。可见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热情比较高,但仍有少部分人群持反对态度,认为垃圾分类阻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但通过其他调查及搜索资料可以看出,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支持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愿意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发现人们对环境保护是有一定的意识,对于垃圾分类也表现出乐观的态度。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但我们的意识也是不能够停下脚步,在垃圾分类盛行的今天,如何将这种风气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各个小地方,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